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贵阳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04:33:02  浏览:977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阳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



《贵阳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已经2011年4月12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李再勇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贵阳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负责人为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第一责任人。

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是本级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工作。

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在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指导、协调下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行双重领导的行政机关在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同时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并指定专门工作机构(以下统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承办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二)收集、整理、保管、维护和更新本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三)受理和办理向本机关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四)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五)组织编制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六)与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关的其他事宜。

第五条监察、保密、工业和信息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政府信息公开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第七条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及时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发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主动与其沟通、确认。

行政机关发布政府信息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报请批准的,未经批准不得发布。

第八条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权利人”)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享有获取和利用政府信息的权利。

权利人获取和利用政府信息,不得侵犯他人隐私、商业秘密、国家秘密和其他社会公共利益。

行政机关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阻挠或者限制权利人依法获取和利用政府信息。

第九条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公开的范围

第十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除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在其职责范围内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外,还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下列内容:

(一)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执行情况;

(二)向社会承诺办理的事项及其完成情况;

(三)重大建设项目财政资金安排使用情况;

(四)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招标、中标及建设情况;

(五)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工作分工、办公地点、通讯方式;

(六)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的报考、录用及公开选任干部的职位、条件、程序、结果等;

(七)依法应当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在其职责范围内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

第十二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机制,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在按照本规定公开政府信息前,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对政府信息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报送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

第十三条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第三章公开的方式

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从权利人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

因为政府机构改革不再保留的行政机关,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由继续行使其职能的行政机关负责。

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权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六条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档案馆、公共图书馆(室)、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权利人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信息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场所、设施,公开政府信息。

行政机关应当自政府信息公开后10个工作日内,按照规定向同级档案馆、公共图书馆(室)及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第十八条行政机关应当编制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并适时进行更新。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分类、编排体系、获取方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等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包括政府信息的索引、名称、内容概述、生成日期等内容。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档案,对已经公开的政府信息、群众投诉举报、调查处理结果等资料进行立卷归档,供公众查阅。

对政府信息公开档案按照规定已经移交有关部门,申请人申请查阅的,行政机关应当告知其查询的方式和途径。

第四章公开的程序

第二十条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守下列程序规定:

(一)以政府名义公开的政府信息,由其办公厅(室)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主管领导审核后公开;

(二)以政府工作部门名义公开的政府信息,由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提出意见,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核后公开,并报本级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对公开的信息进行变更、撤销或者终止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进行审核、备案,及时告知公众并作出说明。

第二十一条权利人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依法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可以下列方式提出申请,行政机关应当及时查阅、受理登记。

(一)通过政府网站提交申请,其受理申请时间为电子文档申请进入政府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的时间;

(二)通过信函、传真等形式提交申请,其受理申请时间为行政机关收到该信函、传真的时间;

(三)到行政机关设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或者行政机关指定场所提出申请,其受理申请时间为收到申请书的时间。

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或者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口头申请的由行政机关代为填写格式申请书。申请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等;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

(三)对公开形式的具体要求;

(四)申请时间。

行政机关应当免费为申请人提供申请书的格式文本。

向行政机关申请提供政府信息,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委托代理人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应当出示申请人、代理人的有效证件以及授权委托书。

第二十二条行政机关受理申请后,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书面答复:

(一)属于依申请公开范围的,应当依照本规定告知申请人政府信息的内容;

(二)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三)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范围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行政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五)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申请人进行更改、补充后重新提出申请的,重新计算答复期限;

(六)行政机关认为申请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与申请人没有关联,申请人又不能补充说明相关联的理由的,行政机关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向申请人公开该政府信息。

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认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不同意公开的,不得公开。但是,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予以公开,并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和理由书面通知第三方。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区分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可以公开的信息内容。

第二十四条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需延长答复期限的,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延长的答复期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并告知申请人。

行政机关需要征求第三方意见的,征求意见的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二十五条行政机关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公开决定的,期限中止,中止原因消除后,期限恢复计算。

行政机关中止或者恢复期限,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

第二十六条权利人认为行政机关提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并有证据证明的,有权要求行政机关予以更正;行政机关无权更正的,应当转送有权更正的其他行政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七条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不得收费。

第二十八条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按国家规定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第五章监督和保障

第二十九条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每年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社会评议。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考核市人民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区、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考核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负责组织实施对市人民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区、县(市)人民政府的社会评议。区、县(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对本级人民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社会评议。

第三十条行政机关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公布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第三十一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应当对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权利人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三条行政机关违反本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公开政府信息的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十五条本规定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6月1日公布实施的《贵阳市政府信息公开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自诉案件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白静浦


  在我国,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犯罪行为分割时,可以通过公诉或自诉途径来保护。在公诉程序中,有强大的国家机关作为后盾,被害人只需报案,接下来的调查取证、抓捕罪犯以及向法院起诉等大量工作均由公安、检察机关完成。被害人要做的就是如实了案、客观陈述,他并不具有举证的主体地位。而在自诉的程序中,被害人的地位类似原告,是积极的举证主体,必须承担举证责任,因而,证明被告人实施犯罪的各种证据要由自诉人自行收集,没有了强大的国家机关,自诉人往往难于广泛、有效地收集各种证据。可以说,相对于公诉案件,这时的自诉人是独立的,他的各种权益获利保护的力度不够,若举证不足或困难,那么自诉人的胜诉率就会大大降低,显然,这不利于打击犯罪。故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国家干预;其次,应严把立案关,不应随便扩大自诉案件的受理范围,不应随意放宽对自诉案件的立案证明要求,要对当事人负责。
  一、关于加强国家干预的思考
  刑事自诉案件在刑事审判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第二类,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贪污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予追究的书面决定的案件,即所谓的“公诉转自诉”案件。第三类案件与前两类的区别是明显的,而第一类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第二类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自诉案件之间有无区别呢?对此有两种观点,即“相同说”和“不同说”。认为我国法律中只有公诉权与自诉权之分,而自诉权中并无分别的是相同说,这两类案件适用的原则和程序是一致的,没有区别;认为这两类案件的区别在于起诉书主体不同的是不同说,即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其只能由自诉人行使诉权主体是单一的,而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诉权主体是混合的,可以是自诉人也可以是公诉人。笔者倾向于不同说。第一类案件所侵害的直接客体主要是公民个人的权利,而第二类案件侵害的直接客体种类就比较复杂。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项的规定:“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指下列案件:(1)故意伤害案(轻伤);(2)重婚案;(3)遗弃案;(4)妨害通信自由案;(5)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案;(6)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7)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8)属于刑法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那么,这些轻微刑事案件是否一律属不堪入目在诉案件呢?一种观点认为,凡上述八种轻微刑事案件,都属于自诉案件范围,不能进入公诉程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上述八种轻微刑事案件既可属于自诉案件,也可以属于公诉案件,划分标准就是看被害人有无足够的证据证明犯罪。被害人有足够证据的,就属于自诉案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被害人没有足够证据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立案侦查。笔者认为后一种观点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六机关规定》)第4条第2款规定:“上述所列八项案件中,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由此规定可以看出,在一定条件下,这八种轻微刑事案件既可自诉,也可公诉,从而使得被害人在举证不足时可以获利国家侦查机关的帮助,通过国家机关的干预,使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保护。何为国家干预?笔者诉讼辊指国家有权机关通过法定程序,运用自身职权介入案件的侦查、起诉,保障法律的实施使被害人权利得以保护的制度。这种制度应该是国家机关的义务,且依职权行使,当然也可依自诉人的申请而行使其目的就是真正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二、严把立案关,减小自诉案件收案范围
  观点一:认为证据的“足够”和“充分”程度应为被害人实现胜诉权的要求,不应成为实现起诉权的要求。笔者不能苟同这一观点。从立法本意来看,法律之所以把一些案件列为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主要是考虑这些案件不复杂,原被告明确,一般不需要专门的侦查机关侦查就能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仅通过法庭调查就可以认定事实,作出判决,充分体现了司法效率和经济效益。法院通过对告诉的案件进行严格的审查,也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审结案件。现实中,被害人及其委托律师对取证确实力量有限,不如公诉案件中国家侦查机关可以采取各种强制措施准确、及时、全面地取得相关罪证,但这并不能尤为被害人可以用欠缺证据起诉立案的理由。修改前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中规定:“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果自诉人提不出补充证据,经人民法院调查又未能收集到必要的证据,应当……”,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已删云了这条,也就是说自诉案件的举证责任完全由自诉人承担,自诉人如果举证不能就会败诉,这种风险不会因为法院降低立案门槛而降低,相反,严把立案关,通过国家干预及其他制度完全可以有效地维护被害人的权益。实践中,在自诉人起诉之前一般说来都经过公安机关的先行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确有侵害事实,而证据又不足的,公安机关应该立案侦查,经过侦查,对于符合公诉要求的,应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对于符合自诉案条件的,可告知被害人提起自诉,有关的证据材料应允许被害人及其辩护人调取、复印、摘抄。
  观点二:认为自诉案件的一大特点就是人民法院可以进行调解和和解,既然能调解与和解,那么法院对证据就不必要求太高了。对此笔者也不能完全赞同。法律设立自诉案件的调解和和解程序,并不是以证据不充分为前提,最终目的是提高办案效率并将矛盾及时化解,其前提仍然是需要证据充分、事实清楚的。另外,笔者认为,在刑事案件中对于调解应该加以控制,毕竟自诉案件也是刑事案件,通过对案件的审理,可以充分体现法律的威严。但调解的适用也会使当事人产生错觉,即出了事也没关系,只要赔偿自诉人的损失就能解决问题,金钱和刑罚现上了等号,同时也损害了法律的尊严,使得刑事案件民事化的倾向很明显。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自诉案件应加强国家干预,扭转被害人举证困难的不利局面,同时应当减小法院自诉案件的收案范围。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重点检查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重点检查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
财会(2001)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党中
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人民武装警
察部队后勤部,各中央直管企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精神,切实做好《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重点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财会〔2001〕18号)和《财政部关于财政系统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财监〔2001〕44号),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各中央直属企业前一阶段开展检查工作的情况,现就重点检查阶段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要提高对重点检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会计秩序是市场经济秩序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把“打击伪造各种票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列入了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内容和当前工作重点之一。各地区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重点检查是此次检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各地区要认真组织好重点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对检查组的组成、被检查单位的选择、检查内容的确定、检查工作的实施、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的处理等各个环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抓实抓好。坚决反对和防止一切图形式、走过场、敷衍了事的形式主义做法。要通过重点检查发现并严肃处理一批严重的会计造假和违法违规案件,维护《会计法》的严肃性,树立财政部门的监督权威。在重点检查过程中,财政部将对各地区组织开展重点检查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将对地方重点检查过的单位进行复查。
二、重点检查的内容。应当按照财会〔2001〕18号文件规定的重点检查阶段的检查内容和《财政部关于开展2001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通知》(财监〔2001〕39号)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内容,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检查的具体内容。重点检查中,要把股份有限公司贯彻执行《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8项准则的通知》(财会〔2001〕7号)、《财政部关于印发〈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会〔2001〕17号)、《财政部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的通知》(财会〔2001〕31号)的情况,作为重点检查的内容。
三、重点检查的形式和组织实施。重点检查形式要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主。在重点检查过程中,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与财政监督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财监〔2001〕39号的有关要求,适当聘用注册会计师及相关人员参加重点检查,组织好检查工作。要在各单位开展自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检查范围,选择重点检查单位,认真制定检查计划,下达检查通知书。检查组对被查单位实施检查后,要认真填写“《会计法》执法检查工作记录”(格式附后)。
对查出的问题,财政部门要依据《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及财会〔2001〕18号文件的有关要求,对违法单位及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各地区在进行重点检查中,对检查和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书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四、重点检查总结材料的报送。重点检查结束后,各地区应在8月31日之前将重点检查阶段工作情况报送我部。报送内容包括:会计基础工作情况检查汇总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汇总表、违法情况统计汇总表(上述有关报表格式及编报说明附后)及重点检查工作的情况说明。
重点检查工作情况说明的主要内容有:重点检查的范围、被查单位数量、检查内容、形式和时间;检查组的组成及人员构成情况;检查组开展检查工作的基本情况;检查中查出的主要违法行为及金额;对违法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情况;对涉嫌犯罪的有关责任人员移送司法机关情况(应分个案分别说明);对违法单位和有关责任人未予以处理的数量、原因和有关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各地区在检查结束后,应按本通知所附报表格式上报有关报表,同时还须报送相应的软盘。
为便于各地区汇总重点检查阶段的有关报表,我们研制了相应的汇总软件(另发),请各地区按照要求上报汇总软盘。同时,我们在财政部网站(WWW.MOF.GOV.CN)设计了有关报表的电子文档格式,具体下载方法见财会〔2001〕29号文件的有关内容。
五、各部门和各中央直管企业应当按照财会〔2001〕1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本通知的精神,除配合我部组织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外,可以自行组织本部门、本系统的检查,并将检查的有关情况直接报送我部。

附件一:《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表

表1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会计基础工作检查表)
填报单位(签章):
-----------------------------------------
|序号| 项 目 | 数 量 |
|--|---------------------------|--------|
| |汇总单位数量 | |
| |---------------------------|--------|
| |其中:行政机关 | |
| |---------------------------|--------|
| | 事业单位 | |
| |---------------------------|--------|
| | 社会团体 | |
| |---------------------------|--------|
| | 国有企业 | |
| |---------------------------|--------|
| | 城市集体企业 | |
|1 |---------------------------|--------|
| | 乡镇企业 | |
| |---------------------------|--------|
| | 股份有限公司 |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
| |---------------------------|--------|
| | 私营企业 | |
| |---------------------------|--------|
| | 其他 | |
|--|---------------------------|--------|

|2 |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个) | |
|--|---------------------------|--------|
|3 |在其他机构中单独设置会计人员的单位(个) | |
|--|---------------------------|--------|
|4 |实行代理记账的单位(个) | |
|--|---------------------------|--------|
|5 |2000年末实际在岗会计人员数量(人) | |
|--|---------------------------|--------|
|6 |2000年末无证(会计证)上岗会计人员数量(人) | |
|--|---------------------------|--------|
|7 |2000年完成继续教育学时会计人员数量(人) | |
|--|---------------------------|--------|
|8 |会计机构负责人不具备任职资格的单位(个) | |
|--|---------------------------|--------|
|9 |应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数量(个) | |
|--|---------------------------|--------|
|10|未按规定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数量(个) | |
|--|---------------------------|--------|
|11|账外设账的单位数量(个) | |
|--|---------------------------|--------|
|12|私设小金库的单位数量(个) | |
|--|---------------------------|--------|
|13|未按规定保管会计档案的单位数量(个) | |
|--|---------------------------|--------|
|14|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单位数量(个) | |
-----------------------------------------

表2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企业资产负债表)
填报单位名称: 汇总单位数量: 金额单位:万元
----------------------------------------------------------
| | |审计前企|CPA审计后|检查组|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资 产 | | | |----------------------|
| | |业报表数|企业报表数 |审定数|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 |流动资产: | | | | | | | | |
|--|--------------|----|------|---|--|---|-----|---|-----|
|2 | 货币资金 | | | | | | | | |
|--|--------------|----|------|---|--|---|-----|---|-----|
|3 | 短期投资 | | | | | | | | |
|--|--------------|----|------|---|--|---|-----|---|-----|
|4 | 应收票据 | | | | | | | | |
|--|--------------|----|------|---|--|---|-----|---|-----|
|5 | 应收账款 | | | | | | | | |
|--|--------------|----|------|---|--|---|-----|---|-----|
|6 | 减:坏账准备 | | | | | | | | |
|--|--------------|----|------|---|--|---|-----|---|-----|
|7 | 应收账款净额 | | | | | | | | |
|--|--------------|----|------|---|--|---|-----|---|-----|
|8 | 预付账款 | | | | | | | | |
|--|--------------|----|------|---|--|---|-----|---|-----|
|9 | 其他应收款 | | | | | | | | |
|--|--------------|----|------|---|--|---|-----|---|-----|

|10| 存货 | | | | | | | | |
|--|--------------|----|------|---|--|---|-----|---|-----|
|11| 待摊费用 | | | | | | | | |
|--|--------------|----|------|---|--|---|-----|---|-----|
|12|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 | | | | | | | |
|--|--------------|----|------|---|--|---|-----|---|-----|
|13|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 | | | | | | | |
|--|--------------|----|------|---|--|---|-----|---|-----|
|14| 其他流动资产 | | | | | | | | |
|--|--------------|----|------|---|--|---|-----|---|-----|
|15| | | | | | | | | |
|--|--------------|----|------|---|--|---|-----|---|-----|
|16| | | | | | | | | |
|--|--------------|----|------|---|--|---|-----|---|-----|
|17| 流动资产合计 | | | | | | | | |
|--|--------------|----|------|---|--|---|-----|---|-----|
|18|长期投资: | | | | | | | | |
|--|--------------|----|------|---|--|---|-----|---|-----|
|19| 长期投资 | | | | | | | | |
|--|--------------|----|------|---|--|---|-----|---|-----|

|20|固定资产: | | | | | | | | |
|--|--------------|----|------|---|--|---|-----|---|-----|
|21| 固定资产原价 | | | | | | | | |
|--|--------------|----|------|---|--|---|-----|---|-----|
|22| 减:累计折旧 | | | | | | | | |
|--|--------------|----|------|---|--|---|-----|---|-----|
|23| 固定资产净值 | | | | | | | | |
|--|--------------|----|------|---|--|---|-----|---|-----|
|24| 固定资产清理 | | | | | | | | |
|--|--------------|----|------|---|--|---|-----|---|-----|
|25| 在建工程 | | | | | | | | |
|--|--------------|----|------|---|--|---|-----|---|-----|
|26|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 | | | | | | | |
|--|--------------|----|------|---|--|---|-----|---|-----|
|27| 固定资产合计 | | | | | | | | |
|--|--------------|----|------|---|--|---|-----|---|-----|
|28| 无形及递延资产: | | | | | | | | |
|--|--------------|----|------|---|--|---|-----|---|-----|
|29| 无形资产 | | | | | | | | |
|--|--------------|----|------|---|--|---|-----|---|-----|

|30| 递延资产 | | | | | | | | |
|--|--------------|----|------|---|--|---|-----|---|-----|
|31|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 | | | | | | | |
|--|--------------|----|------|---|--|---|-----|---|-----|
|32| 其他资产: | | | | | | | | |
|--|--------------|----|------|---|--|---|-----|---|-----|
|33| 其他长期资产 | | | | | | | | |
|--|--------------|----|------|---|--|---|-----|---|-----|
|34| | | | | | | | | |
|--|--------------|----|------|---|--|---|-----|---|-----|
|35| 资产合计 | | | | | | | | |
----------------------------------------------------------

表3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企业资产负债表)
填报单位名称: 汇总单位数量: 金额单位:万元
----------------------------------------------------------
| | |审计前企|CPA审计后|检查组|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负债及权益 | | | |----------------------|
| | |业报表数|企业报表数 |审定数|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 |流动负债: | | | | | | | | |
|--|--------------|----|------|---|--|---|-----|---|-----|
|2 | 短期借款 | | | | | | | | |
|--|--------------|----|------|---|--|---|-----|---|-----|
|3 | 应付票据 | | | | | | | | |
|--|--------------|----|------|---|--|---|-----|---|-----|
|4 | 应付账款 | | | | | | | | |
|--|--------------|----|------|---|--|---|-----|---|-----|
|5 | 预收账款 | | | | | | | | |
|--|--------------|----|------|---|--|---|-----|---|-----|

|6 | 其他应付款 | | | | | | | | |
|--|--------------|----|------|---|--|---|-----|---|-----|
|7 | 应付工资 | | | | | | | | |
|--|--------------|----|------|---|--|---|-----|---|-----|
|8 | 应付福利费 | | | | | | | | |
|--|--------------|----|------|---|--|---|-----|---|-----|
|9 | 未交税金 | | | | | | | | |
----------------------------------------------------------

续表
----------------------------------------------------------
| | |审计前企|CPA审计后|检查组|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负债及权益 | | | |----------------------|
| | |业报表数|企业报表数 |审定数|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0| 未付利润 | | | | | | | | |
|--|--------------|----|------|---|--|---|-----|---|-----|
|11| 其他未交款 | | | | | | | | |
|--|--------------|----|------|---|--|---|-----|---|-----|
|12| 预提费用 | | | | | | | | |
|--|--------------|----|------|---|--|---|-----|---|-----|
|13|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 | | | | | | | |
|--|--------------|----|------|---|--|---|-----|---|-----|

|14| 其他流动负债 | | | | | | | | |
|--|--------------|----|------|---|--|---|-----|---|-----|
|15| | | | | | | | | |
|--|--------------|----|------|---|--|---|-----|---|-----|
|16| | | | | | | | | |
|--|--------------|----|------|---|--|---|-----|---|-----|
|17| 流动负债合计 | | | | | | | | |
|--|--------------|----|------|---|--|---|-----|---|-----|
|18|长期负债: | | | | | | | | |
|--|--------------|----|------|---|--|---|-----|---|-----|
|19| 长期借款 | | | | | | | | |
|--|--------------|----|------|---|--|---|-----|---|-----|

|20| 应付债券 | | | | | | | | |
|--|--------------|----|------|---|--|---|-----|---|-----|
|21| 长期应付款 | | | | | | | | |
|--|--------------|----|------|---|--|---|-----|---|-----|
|22| 其他长期负债 | | | | | | | | |
|--|--------------|----|------|---|--|---|-----|---|-----|
|23| 长期负债合计 | | | | | | | | |
|--|--------------|----|------|---|--|---|-----|---|-----|
|24| | | | | | | | | |
|--|--------------|----|------|---|--|---|-----|---|-----|
|25|所有者权益: | | | | | | | | |
|--|--------------|----|------|---|--|---|-----|---|-----|
|26| 实收资本 | | | | | | | | |
|--|--------------|----|------|---|--|---|-----|---|-----|

|27| 资本公积 | | | | | | | | |
|--|--------------|----|------|---|--|---|-----|---|-----|
|28| 盈余公积 | | | | | | | | |
|--|--------------|----|------|---|--|---|-----|---|-----|
|29| 其中:公益金 | | | | | | | | |
|--|--------------|----|------|---|--|---|-----|---|-----|
|30| 未分配利润 | | | | | | | | |
|--|--------------|----|------|---|--|---|-----|---|-----|
|31| 所有者权益合计 | | | | | | | | |
|--|--------------|----|------|---|--|---|-----|---|-----|
|32|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 | | | | | | | |
----------------------------------------------------------

表4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填报单位名称: 汇总单位数量: 金额单位:万元
----------------------------------------------------------
| | |审计前企|CPA审计后|检查组|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项 目 | | | |----------------------|
| | |业报表数|企业报表数 |审定数|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 |一、主营业务收入 | | | | | | | | |
|--|--------------|----|------|---|--|---|-----|---|-----|
|2 | 减:主营业务成本 | | | | | | | | |
|--|--------------|----|------|---|--|---|-----|---|-----|
|3 | 销售费用 | | | | | | | | |
|--|--------------|----|------|---|--|---|-----|---|-----|
|4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 | | | | | | |
|--|--------------|----|------|---|--|---|-----|---|-----|
|5 |二、主营业务利润 | | | | | | | | |
|--|--------------|----|------|---|--|---|-----|---|-----|
|6 | 加:其他业务利润 | | | | | | | | |
|--|--------------|----|------|---|--|---|-----|---|-----|
|7 | 减:管理费用 | | | | | | | | |
|--|--------------|----|------|---|--|---|-----|---|-----|
|8 | 财务费用 | | | | | | | | |
|--|--------------|----|------|---|--|---|-----|---|-----|
|9 |三、营业利润 | | | | | | | | |
|--|--------------|----|------|---|--|---|-----|---|-----|

|10| 加:投资收益 | | | | | | | | |
|--|--------------|----|------|---|--|---|-----|---|-----|
|11| 补贴收入 | | | | | | | | |
|--|--------------|----|------|---|--|---|-----|---|-----|
|12| 营业外收入 | | | | | | | | |
|--|--------------|----|------|---|--|---|-----|---|-----|
|13| 减:营业外支出 | | | | | | | | |
|--|--------------|----|------|---|--|---|-----|---|-----|
|14| 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 | | | | | | |
|--|--------------|----|------|---|--|---|-----|---|-----|
|15|四、利润总额 | | | | | | | | |
|--|--------------|----|------|---|--|---|-----|---|-----|
|16| 减:所得税 | | | | | | | | |
|--|--------------|----|------|---|--|---|-----|---|-----|
|17|五、净利润 | | | | | | | | |
|--|--------------|----|------|---|--|---|-----|---|-----|
|18|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 | | | | | | | |
|--|--------------|----|------|---|--|---|-----|---|-----|
|19| 盈余公积转入数 | | | | | | | | |
|--|--------------|----|------|---|--|---|-----|---|-----|

|20|六、可供分配的利润 | | | | | | | | |
|--|--------------|----|------|---|--|---|-----|---|-----|
|21|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 | | | | | | | |
|--|--------------|----|------|---|--|---|-----|---|-----|
|22| 提取法定公益金 | | | | | | | | |
|--|--------------|----|------|---|--|---|-----|---|-----|
|23|七、未分配利润 | | | | | | | | |
----------------------------------------------------------

表5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行政单位会计报表)
填报单位名称: 汇总单位数量: 单位:万元
------------------------------------------------------
| | | 检查前 | 检查组 |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项 目 | | |----------------------|
| | | 报表数 | 审定数 |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 |资产合计 | | | | | | | |
|--|--------------|-----|-----|--|---|-----|---|-----|
|2 | 现金 | | | | | | | |
|--|--------------|-----|-----|--|---|-----|---|-----|
|3 | 银行存款 | | | | | | | |
|--|--------------|-----|-----|--|---|-----|---|-----|
|4 | 有价证券 | | | | | | | |
|--|--------------|-----|-----|--|---|-----|---|-----|
|5 | 暂付款 | | | | | | | |
|--|--------------|-----|-----|--|---|-----|---|-----|
|6 | 库存材料 | | | | | | | |
|--|--------------|-----|-----|--|---|-----|---|-----|
|7 | 固定资产 | | | | | | | |
|--|--------------|-----|-----|--|---|-----|---|-----|
| | | | | | | | | |
|--|--------------|-----|-----|--|---|-----|---|-----|
|8 |负债合计 | | | | | | | |
|--|--------------|-----|-----|--|---|-----|---|-----|
|9 | 应缴预算款 | | | | | | | |
|--|--------------|-----|-----|--|---|-----|---|-----|

|10| 应缴财政专户款 | | | | | | | |
|--|--------------|-----|-----|--|---|-----|---|-----|
|11| 暂存款 | | | | | | | |
|--|--------------|-----|-----|--|---|-----|---|-----|
|12| | | | | | | | |
|--|--------------|-----|-----|--|---|-----|---|-----|
|13|净资产合计 | | | | | | | |
|--|--------------|-----|-----|--|---|-----|---|-----|
|14| 固定基金 | | | | | | | |
|--|--------------|-----|-----|--|---|-----|---|-----|
|15| 结余 | | | | | | | |
|--|--------------|-----|-----|--|---|-----|---|-----|
|16| 其中:经常性结余 | | | | | | | |
|--|--------------|-----|-----|--|---|-----|---|-----|
|17| 专项结余 | | | | | | | |
------------------------------------------------------

表6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行政单位会计报表)
填报单位名称: 汇总单位数量: 单位:万元
------------------------------------------------------
| | | 检查前 | 检查组 |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项 目 | | |----------------------|
| | | 报表数 | 审定数 |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 |收入合计 | | | | | | | |
|--|--------------|-----|-----|--|---|-----|---|-----|
|2 | 拨入经费 | | | | | | | |
|--|--------------|-----|-----|--|---|-----|---|-----|
|3 | 其中:专项经费 | | | | | | | |
|--|--------------|-----|-----|--|---|-----|---|-----|
|4 | 预算外资金收入 | | | | | | | |
|--|--------------|-----|-----|--|---|-----|---|-----|
|5 | 其中:专项经费 | | | | | | | |
|--|--------------|-----|-----|--|---|-----|---|-----|

|6 | 其他收入 | | | | | | | |
|--|--------------|-----|-----|--|---|-----|---|-----|
| | | | | | | | | |
|--|--------------|-----|-----|--|---|-----|---|-----|
|7 |支出合计 | | | | | | | |
|--|--------------|-----|-----|--|---|-----|---|-----|
|8 | 经费支出 | | | | | | | |
|--|--------------|-----|-----|--|---|-----|---|-----|
|9 | 经常性支出 | | | | | | | |
|--|--------------|-----|-----|--|---|-----|---|-----|
|10| 专项支出 | | | | | | | |
|--|--------------|-----|-----|--|---|-----|---|-----|
|11| 拨出经费 | | | | | | | |
|--|--------------|-----|-----|--|---|-----|---|-----|
|12| 结转自筹基建 | | | | | | | |
|--|--------------|-----|-----|--|---|-----|---|-----|
| | | | | | | | | |
|--|--------------|-----|-----|--|---|-----|---|-----|
|13|结余合计 | | | | | | | |
|--|--------------|-----|-----|--|---|-----|---|-----|
|14|其中:专项结余 | | | | | | | |
------------------------------------------------------

表7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填报单位名称: 汇总单位数量: 单位:万元
------------------------------------------------------
| | | 检查前 | 检查后 |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项 目 | | |----------------------|
| | | 报表数 | 审定数 |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 |资产合计 | | | | | | | |
|--|--------------|-----|-----|--|---|-----|---|-----|
|2 | 现金 | | | | | | | |
|--|--------------|-----|-----|--|---|-----|---|-----|
|3 | 银行存款 | | | | | | | |
|--|--------------|-----|-----|--|---|-----|---|-----|
|4 | 应收票据 | | | | | | | |
|--|--------------|-----|-----|--|---|-----|---|-----|
|5 | 应收账款 | | | | | | | |
|--|--------------|-----|-----|--|---|-----|---|-----|
|6 | 预付账款 | | | | | | | |
|--|--------------|-----|-----|--|---|-----|---|-----|
|7 | 其他应收款 | | | | | | | |
|--|--------------|-----|-----|--|---|-----|---|-----|
|8 | 材料 | | | | | | | |
|--|--------------|-----|-----|--|---|-----|---|-----|

|9 | 产成品 | | | | | | | |
|--|--------------|-----|-----|--|---|-----|---|-----|
|10| 对外投资 | | | | | | | |
|--|--------------|-----|-----|--|---|-----|---|-----|
|11| 固定资产 | | | | | | | |
|--|--------------|-----|-----|--|---|-----|---|-----|
|12| 无形资产 | | | | | | | |
|--|--------------|-----|-----|--|---|-----|---|-----|
| | | | | | | | | |
|--|--------------|-----|-----|--|---|-----|---|-----|
|13|负债合计 | | | | | | | |
|--|--------------|-----|-----|--|---|-----|---|-----|
|14| 借入资金 | | | | | | | |
|--|--------------|-----|-----|--|---|-----|---|-----|
|15| 应付票据 | | | | | | | |
|--|--------------|-----|-----|--|---|-----|---|-----|
|16| 应付账款 | | | | | | | |
|--|--------------|-----|-----|--|---|-----|---|-----|
|17| 预收账款 | | | | | | | |
|--|--------------|-----|-----|--|---|-----|---|-----|
|18| 其他应付款 | | | | | | | |
|--|--------------|-----|-----|--|---|-----|---|-----|
|19| 应缴预算款 | | | | | | | |
|--|--------------|-----|-----|--|---|-----|---|-----|

|20| 应缴财政专户款 | | | | | | | |
|--|--------------|-----|-----|--|---|-----|---|-----|
|21| 应交税金 | | | | | | | |
|--|--------------|-----|-----|--|---|-----|---|-----|
| | | | | | | | | |
|--|--------------|-----|-----|--|---|-----|---|-----|
|22|净资产合计 | | | | | | | |
|--|--------------|-----|-----|--|---|-----|---|-----|
|23| 事业资金 | | | | | | | |
|--|--------------|-----|-----|--|---|-----|---|-----|
|24| 其中:一般基金 | | | | | | | |
|--|--------------|-----|-----|--|---|-----|---|-----|
|25| 投资基金 | | | | |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