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蚌埠市城市公园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0 16:58:48  浏览:975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蚌埠市城市公园管理规定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蚌埠市城市公园管理规定的通知

蚌政办〔2011〕23号


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蚌埠市城市公园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蚌埠市城市公园管理规定》已经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十一日


  蚌埠市城市公园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市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蚌埠市城市绿化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等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公园(以下简称公园),是指城市中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娱乐,进行文化教育、科学普及活动和锻炼身体的场所,包括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专类公园及街旁游园等。

  第四条 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城市公园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负责市管公园的管理。

  区(含市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下同)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其管理权限负责所属公园的管理,业务上接受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各公园设立的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未成立管理机构的,由公园业主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财政、国土、公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林业、水利、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做好公园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将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各级人民政府(管委会)应当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公园的建设、养护和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园或以捐赠、资助等方式参与公园建设。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公园资源和园内一切设施的义务,并有权制止、检举破坏公园资源及园内一切设施的行为。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七条 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本市公园发展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按照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

  经批准的公园发展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公园的建设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公园的建设设计方案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公园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九条 公园建设应当按照公园设计方案进行,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

  公园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条 公园内的各类设施应当按照《公园设计规范》设置,并与公园功能相适应,与公园景观相协调。

  公园的配套服务设施应当统一规划,控制规模,按照公园设计方案设置。其中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按照环保要求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第十一条 严格控制公园周边影响公园景观的建设项目。具体的控制范围和要求由市规划、城市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二条 依法确定的公园用地和规划确定的公园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

  不符合公园规划要求的驻园单位应当迁出。不能搬迁的,应当遵守本规定,不得破坏公园景观及各类设施,不得影响游人安全,不得擅自在公园内进行任何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需在已投入使用的公园内进行工程施工的,应当征得公园管理机构同意,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进行施工。

  市政公用工程、供电供水管线施工等涉及公园用地的,应当采取避让措施。确需穿越公园或占用公园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征求公园管理机构意见,并按规定到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办理临时占用城市绿化用地等审批手续后,方可进行施工。

  第十四条 在公园内进行工程施工的,不得破坏公园景观及各类设施,不得影响游人游览安全。

  第十五条 公园内水、电、燃气等各类管线应当隐蔽埋设,不得破坏公园景观,不得影响树木生长,不得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不符合前述规定设置的,应当予以改建。

  第十六条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投资、资助、捐赠等方式参与公园建设。

  第三章 公园和园容管理

  第十七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据公园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进行公园的各项建设;

  (二)建立健全公园管理的各项制度;

  (三)负责公园设施的建设、维护与管理;

  (四)负责公园园容管理和保护;

  (五)加强安全管理;

  (六)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八条 公园每日按时开放,开放时间应当公示。因故不能开放的,经上级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应当提前公告。

  第十九条 游人进入收费公园应当按规定购买门票。

  第二十条 公园的收费标准及优惠办法应当公示。

  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儿童、学生进入收费公园,凭身份证明可免购门票或享受购买门票的优惠。具体优惠办法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制定。

  第二十一条 公园门票实行政府定价,公园内交通客运执行政府指导价,具体价格经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由价格主管部门根据管理权限制定;公园内属于游览参观者自愿选择参与的娱乐项目,其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自主定价。

  第二十二条 公园园容应当整洁、美观,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绿化植被长势良好;

  (二)建(构)筑物及园内各类设施、标牌外观完好、符合规范;

  (三)水体清洁,符合观赏标准;

  (四)古树、名木、文物、古迹保护完好;

  (五)无外露垃圾,无污物,无痰迹及烟头等杂物。

  第二十三条 公园的各类标牌的文字图形应当规范,标牌内容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中外文对照标识。

  公园入口处明显位置应当设置游园示意图、公园简介、游园须知;殿堂、展室入口处应当设置简介;主要路口应当设置指示标牌;危险地带应当设置警示标牌;非游泳区、防火区、禁烟区应当设置明显的禁止标志。

  第二十四条 除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使用的手摇、手推轮椅车和儿童车外,其他车辆未经公园管理机构允许不得进入公园。

  第二十五条 在公园内开展文化、体育、娱乐、商业等各类活动的,应当征得公园管理机构同意。按规定报上级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活动的,活动组织者或经营者应当办理相关手续。

  各类活动应当按照批准的内容和范围在指定的地点开展。需要搭建临时设施的,不得影响公园景观。活动期间,举办单位应及时清除垃圾等各类废弃物。活动结束后,举办单位应当及时清理场地,拆除临时设施,将公园景观、绿地及各类设施恢复原状。对公园树木、草坪、设施造成损坏的,应当给予赔偿。

  经批准在公园内从事商业性文化、体育、娱乐、服务及其他活动的,经营者应接受公园管理机构的检查、监督,遵守公园管理的规定,不得擅自扩大经营面积、搭建经营设施,不得占用绿地、道路从事经营。

  在公园内游人自发组织的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应当服从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二十六条 公园内各类活动产生的声音的音量不得超过环境保护部门规定的噪声标准。

  第二十七条 公园内不得设置影响公园景观的商业广告。

  第二十八条 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园内供游客游览、休憩的亭、廊、榭、阁等园林设施的用途。

  第二十九条 进入公园的游人应当文明游园,爱护公物,爱护环境,不得影响和妨碍他人游览、休憩。

  第三十条 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建(构)筑物、自然景物及各类设施上攀爬、涂写、刻划、张贴,但公园管理机构划定专门用于上述用途的除外;

  (二)随意堆放物料,在树上、绿篱上吊挂、晾晒物品;

  (三)在指定的体育运动场所以外的区域拉网打球、踢球,开展旱冰、滑板等体育活动;

  (四)翻越围墙、栏杆、绿篱;

  (五)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果核)、烟头、口香糖等废弃物;

  (六)携带犬类等宠物;

  (七)在禁火区吸烟、使用明火;

  (八)在非游泳区游泳;

  (九)强行向游客兜售物品,影响公园秩序;

  (十)采挖植物,攀折花木,损毁草坪、树木;

  (十一)焚烧垃圾及其他杂物;

  (十二)捕捞、捕捉动物,恐吓、伤害动物或在非投喂区投喂动物;

  (十三)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物品及其他危险品;

  (十四)随意倾倒杂物、垃圾、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污水等废弃物;

  (十五)其他损害公园绿化及设施、影响园容和游览秩序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未经公园管理机构许可,不得在公园内营火、烧烤、垂钓、宿营。

  第三十二条 动物园应加强对园内动物的饲养、保护、繁育和研究,扩大珍稀动物物种,依法做好动物的引种、交流和交换工作,切实加强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三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根据需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公园开放时遇有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公园管理机构在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应及时向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四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将公园可接纳的游人容量予以公示。当游人超过设计容量时,公园管理机构应当采取限制游人入园等有效措施。

  第三十五条 在公园内举办大型活动的,活动组织者应当按规定报经公安等相关部门审查。活动组织者应当制订活动安全工作方案。活动设备、设施、作业人员应当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三十六条 公园内的各类设备、设施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质量和安全检验,定期检查维护,保持完好、安全、有效。

  第三十七条 公园内的游乐项目必须按规定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方能运营。各类游乐项目必须在入口处向游人公示安全须知。

  游乐项目经营者必须定期对游乐设施进行安全运行检查及检测、维修保养。

  水上游乐项目应当配备完备的救生设施。

  第三十八条 游乐设施的操作人员,必须经业务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每次运行游乐设施前,操作人员应当对乘坐人的安全防护措施加以检查确认,设施运行时应当注意游客动态,及时制止游客的不安全行为。

  游客在使用公园游乐设施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保护规范,服从管理人员的疏导。

  第三十九条 公园内的道路应当符合通行标准,并按有关规范设置交通标志,保障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

  经允许进入公园的车辆,应按限定的速度在指定的路线行驶,在指定的地点停放。

  公园内的作业车辆运行应尽可能避开游客多的时间和路径,无法避让时,应及时疏导游人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第四十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防风、防雷、防火等安全工作。公园内应当合理设置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游人违反本规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涉及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按本规定履行相应的职责。未依法履行的,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拒不履行的,由所在单位的上级行政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相应的处分;给游客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韶关市土地储备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


韶关市土地储备管理暂行办法(韶府令第87号)


《韶关市土地储备管理暂行办法》(韶府规审[2011]2号)已经2011年7月20日韶关市人民政府第十二届63次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出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2年。2006年7月12日发布的《韶关市土地储备管理办法》(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30号)同时废止。



市长 艾学峰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日







韶关市土地储备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储备土地管理,合理调控土地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是指市人民政府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市区范围内的土地储备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土地储备工作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实行统一储备、统一管理、统一供应。

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实施土地储备工作和持有储备土地;各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新增储备土地征地及地上房屋的征收工作;国土、监察、发改、财政、住建、规划、城管、审计、法制、国资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储备相关工作。

第四条 建立土地储备信息共享制度,对储备土地实施动态管理。市土地储备中心将土地储备与供应数量、储备资金收支、贷款数量等信息汇总上报市人民政府,并与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

第五条 土地储备实行规划和计划管理。市土地储备中心应会同国土、规划、财政、林业、环保等部门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土地市场供需状况等共同编制土地储备规划、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整已经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储备规划和年度土地储备计划。

第六条 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包括储备土地规模、储备土地前期开发规模、储备土地供应规模、年度储备土地临时利用计划、计划年度末储备土地规模等。

制定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应当明确各类储备土地宗数、位置、面积、用途等具体内容。

第七条 下列土地应当纳入土地储备:

(一)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

(二)收购的土地;

(三)行使优先购买权取得的土地;

(四)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批准手续用于商住和工业用途的土地;

(五)其他需要储备的土地。

第八条 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包括: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期限届满后,土地使用权人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土地;

(二)因单位迁移、解散、撤销、破产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国有土地;

(三)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国有土地以及因国家建设代征而未处置的土地;

(四)依法收回的闲置国有土地;

(五)处理土地违法行为依法收回的国有土地;

(六)其他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国有土地。

第九条 收购的国有土地包括:

(一)因公共利益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批准征收的国有土地;

(二)不符合城市规划或因规划已调整为经营性用途、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国有土地;

(三)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改制时,经批准变更用途的国有土地;

(四)土地使用权人申请政府储备的国有土地;

(五)其他依法应当收购的国有土地。

第十条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法定赋予政府可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土地,市土地储备中心应行使优先购买权。

第十一条 市规划部门在回复市中级人民法院或区人民法院对涉及土地使用权采用变卖、以物抵债方式处置征询意见前,应先征求市土地储备中心对该地块的储备意见。

市土地储备中心对市区两级人民法院依法处置的下列土地有储备意愿的,应在收到规划部门的征求意见函后30个工作日内报市政府批准,行使购买权:

(一)建设项目取得规划部门审批的“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已过期失效的;

(二)涉及土地的证载用途或使用现状与规划用途不符的;

(三)处置宗地在规划部门意见里认为有储备价值的;

(四)大宗划拨用地的。

第十二条 收购国有土地应当遵守下列程序:

(一)市土地储备中心对拟收购的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当由土地使用权人予以确认;

(二)市土地储备中心与土地使用权人协商,委托具有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拟收购的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价格进行评估,拟定收购价格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三)市土地储备中心根据调查结果和市人民政府审定的收购价格拟定土地收购方案和起草收购合同,经合法性审查后报政府批准实施;

(四)市土地储备中心按照收购合同的合意价格,向土地使用权人支付收购费用;

(五)按收购合同约定办理收购宗地和地上房屋、附属设施的移交手续;

(六)办理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手续,纳入国有土地储备。

第十三条 政府依法收购的国有储备土地,原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在收到收购费用15日内,依法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注销手续;逾期不申请的,市土地储备中心应向市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 依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收回的土地,依法办理土地使用权、房屋产权注销登记手续后,由市土地储备中心纳入土地储备。

第十五条 市土地储备中心以经费包干等方式与新增储备土地所在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的,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对纳入储备的土地,经市政府批准,市土地储备中心可以进行前期开发、临时利用及为储备土地实施前期开发进行融资等活动。对产权清晰、申请资料齐全的储备土地,办理土地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 市土地储备中心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对储备土地进行前期开发,使之具备供应条件。前期开发涉及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工程实施单位。

第十八条 市土地储备中心及区人民政府应对纳入储备的土地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保护管理,防止侵害储备土地权利行为的发生。

第十九条 在储备土地未供应前,市土地储备中心可将储备土地或连同地上建(构)筑物,通过出租、临时使用等方式加以利用。设立抵押权的储备土地临时利用,抵押合同应经合法性审查并报人民政府批准。储备土地的临时利用,一般不超过两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

第二十条 市土地储备中心和市国土资源局应按照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实施储备土地供应。

第二十一条 储备土地供应时,已经抵押的储备土地,应先行依法解除抵押。土地供应后,市土地储备中心对已办理登记的储备土地使用权,应依法申请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二十二条 土地储备资金来源包括:

(一)市财政部门从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一定数额土地储备周转金。

(二)市财政部门从已供应储备土地产生的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给土地储备机构的征地和拆迁补偿费用、土地开发费用等储备土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

(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市政府批准举借的银行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四)经市政府批准可用于土地储备的其他资金。

(五)上述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

第二十三条 土地储备机构举借的贷款规模,应当与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计划、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资金项目预算相衔接,并经市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条 土地储备资金专项用于储备土地的征收(含安置房建设)、收购、优先购买、收回以及前期开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五条 市财政部门按缴入地方国库的招标、拍卖、挂牌、网上交易和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总成交价款的3%计提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缴库后计提,实行分账核算,专项用于土地储备。

为合理保障土地储备资金周转,市土地储备中心可根据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土地储备实施进度及资金需求情况报请市政府增加国有土地收益基金,经批准后,市财政局按照当年土地储备中心储备土地供应形成的土地出让净收益的20%核拨国有土地收益基金。

第二十六条 市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储备资金使用情况、土地储备零星收入缴入国库情况以及土地储备机构执行会计核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第二十七条 市财政部门根据土地储备开发的需要以及预算安排,原则上要在土地出让金全额缴入国库后的30个工作日内,及时核拨用于土地储备开发的相关资金。

已供应储备土地成本按宗结算,储备土地出让后,市土地储备中心应当及时向市财政局提供经审核的储备土地宗地成本资料,市财政局将宗地核算情况呈报市政府审批,并在市政府批准后的10个工作日拨付资金。在已供应的储备土地成本暂无法提供的情况下,按已缴库的宗地出让收入的50%预拨储备土地成本,待财政部门审定后据实结算。

第二十八条 储备土地收益分配。

(一)市政府出资、区政府完成征地及地上房屋的征收工作的新增储备土地,按土地出让收入在扣除土地成本并按国家、省、市规定计提相关费用后的10%安排给区政府用于城建、教育、水利等支出。

(二)出让的存量储备土地,由区政府配合完成地上房屋征收、租户搬迁等相关工作的,按土地出让收入在扣除土地成本并按国家、省、市规定计提相关费用后的5%安排给区政府用于城建、教育、水利等支出。

具体分配方案由市土地储备中心提出经市财政局审核后呈市政府批准。

第二十九条 土地储备中心的工作经费,按土地出让纯收益的3%核拨。收购无纯收益的项目(包括政府划拨土地和政府投资项目)的工作经费按照征收成本的2.1%列入项目建设单位总投资,先期预拨给市土地储备中心。工作经费和土地储备零星收入管理费原则上按季预结,年终清算,节余留用,超支不补。

第三十条 市财政、审计、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对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资金使用情况、国有建设用地储备的成本开支情况,以及土地储备机构的财务状况等定期进行核查、审计。

第三十一条 国有建设用地储备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储备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保足额支付征地和拆迁补偿费、补助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土地前期开发费和有关税费的支出。土地储备机构所需的日常经费与国有建设用地储备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不得相互混用。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截留或者挪用国有土地储备资金的,由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土地储备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确定储备土地的收购、供应价格或者补偿标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二)未依法采取招标投标方式确定储备土地前期开发实施单位的;

(三)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各县(市)土地储备管理由各县(市)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规定。市土地储备中心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2006年7月12日发布的《韶关市土地储备办法》(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30号)同时废止。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外经贸部等部门关于当前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9〕73号)精神,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3号),现将该文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部(外资司)反映。
特此通知。


国税发〔1999〕173号 1999年9月1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
最近,国务院决定,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10%以上(含10%)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现就实施这一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当年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含10%)以上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允许再按当年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具体申报期限、审核程序及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级主管
税务机关依据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及本通知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适用上款规定的技术开发费是指: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实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的试制和
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不含企业从其他单位购进技术或受让技术使用权而支付的购置费或使用费,以及从事技术开发业务的企业发生的属于技术开发服务业务的营业成本、费用。
二、企业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达到10%以上、其实际发生额的50%如大于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可准予抵扣其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超过部分,当年和以后年度均不再予以抵扣。
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规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当年没有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其发生的技术开发费不适用本通知第一条第一款的规定。
三、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照本通知规定执行。
四、本通知自2000年1月1日起执行。



1999年12月15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